HLW-330 氰化镀锌光亮剂
HLW-330是一种组合型氰化镀锌光亮剂,它以当今国际上经优化的先进体系为基础研制而成,适用于高、中、低氰光亮镀锌。
一、特点
1、在极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均能镀得光亮、细致、延展性好的镀层。
2、滚镀和吊镀均能获得非常光亮铿低电流密度区有良好的覆盖力。
3、镀层适用于各种钝化工艺。
4、本品非常稳定,不含醛类、明鹿处理周期长
一、镀液配方和操作条件
成 分 |
低 氰 |
中 氰 |
高氰 |
配槽成分: 氰化锌 (克/升) 氰化钠 (克/升) 苛性钠 (克,升) 光亮剂 (毫升,升) 硫化钠 (克,升) |
|
|
|
15 |
30 |
60 | |
10 |
22 |
45 | |
80 |
80 |
80 | |
3 |
2 |
2 | |
0.2 |
1 |
1 | |
控制范围 锌(Zn) (克/升) 总氰化钠(克/升) 氢氧化钠(克/升) 硫化钠 (克,升) |
|
|
|
7.5-15 |
15-30 |
30-40 | |
11-26 |
26-80 |
80-120 | |
65-90 |
70-100 |
75-110 | |
0.1-O.3 |
0.5-1.5 |
1-2 | |
操作条件 温度 阴极电流密度 阴极电流效率 阳极:阴极(面积) 阳极 |
20.42℃ 0.2-6安培/分米 65-85% 1.15:1—1.2:1 99.99%纯锌 |
同左 |
同左 |
消耗量:HLW-330光泽剂:100—150ml/KAH
三、槽液维护和故障处理法:
1、氰化镀锌槽的基本成分应隔三天化验一次,根据化验结果,补充欠缺的成分。
2、光亮剂要少加勤加,镀液要每隔半年用5g/k活性炭处理一次。
3、要防止杂质进入镀液,最容易进入镀液的杂质是铜,主要来自铜棒和铜勾。
4、不能使用劣质锌板。
5、碳酸钠的影响:镀液中的氰化钠和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成为反应碳酸钠。少量碳酸钠存在能提高电流效率和增加镀液的导电性,但含量超过40g/L,就会影响电流效率和镀层的结晶,除去多余碳酸钠的方法,一是用冷冻降温,让其结晶析出,二是用化学沉淀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采用冬天自然冷却法除去。化学法是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使碳酸钠成为不溶性C a C Os或BaC03而沉淀,再过滤除去之Na2CO3+Ca(OH)2-CaC03↓+2NaOHNa2C03+Ca(OH)2-BaC03↓+2NaOH从反应式可知,除去醋酸钠的同时,氢氧化钠会增加起来。
四、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
故障现象 |
可能原因 |
纠正方法 |
镀层起泡 脱壳 |
1、前处理不良 2、游离氰化钠过高 3、光亮剂过高 |
1、加强前处理 2、加入氰化锌 3、电解处理或活性炭吸 附除去 |
镀层粗糙 灰暗,均镀能力差 |
1、锌离子过高,而游离氰 化钠含量偏低 2、重金属杂质污染 3、镀液钠温度高 |
1、提高氰化钠含量并适当 挂些铁板做阳极 2、加硫化钠 3、适当降温 |
电流效率低 |
1、锌离子低而氰化钠高 2、阳极板钝化 3、碳酸钠过高 |
1、补加氰化锌并多挂锌板 2、加大阳极面积,提高氰 化钠或氢氧化钠含量 3、冷冻或化学法除去之 |
硝酸出光后镀层发黑 |
有铜杂质污染 |
用锌粉或低电流密度下 (0.14/d㎡)电解处理 |
镀层不沉积 |
1、锌离子太低而游离氰 化钠过高 2、镀液被铬酸污染 3、镀件是铸铁件 |
1、补充氰化锌 2、加入保险粉还原六价铬 3、铸铁件不适宜氰化镀锌, 宜改用氯化锌镀锌 |